手机版 日和风暖网
新心学所讲的心,是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逻辑的心,而不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心理的心。
自此心而言(此心即良知,或本心),则知主行从,确无疑义。这一论战是新文化运动中最具有哲学意味的思想论争,对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哲学的古今之变具有重大的意义。
(24)熊十力:《新唯识论》(语体文本),载《熊十力全集》第3卷,武汉:湖北教育出版社,2001年,第275页。这种万物之中或潜存或显发的辟,他称之为一一物各具之心。(2)知者永远决定行为,故为主。他所说的精神,其实也就是心即理也之心,体现着心与理的统一,显示出生命的创造活力,而这种生命的创造活力是由理性和理想所支配的。这就进一步表明,本体的主体性和本体的理想性都是发展新玄学、重建哲学本体论所不可缺少的,两者的关系在当时已经成为中国哲学家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。
气不是具体的物质形态,无以言说,因此名之曰无极。他把熊十力称为中国现代革命时期心学的代表,把新唯识论称为中国哲学现代化时代中的心学(40),进而论析了熊十力与王阳明心学的复杂联系,指出:熊十力对于阳明极为推崇,在《新唯识论》中已明言之(41)。(92)这处隐然显露出了钱穆的抱负——以孔学收摄一切古今中西学术。
就思想来源上说,钱穆这一说法实深受清代汉学影响,最典型者即是凌廷堪以好恶之情言仁,焦循以人己相通解忠恕,阮元以人之相与言仁。信者,贯通于心与心之间,既将双方之心紧密联系,而又使有活动之余地,正如车之有輗軏。进入专题: 孔子 钱穆 论语 。其主要枢机,在己之一心。
只看吾日三省吾身章,可见曾子平日为学,极尽心,极谨慎,极笃实。正如徐复观的批评:钱先生因把人自身的问题,附属于外在的自然上去解释。
(16)钱穆:《中国文化特质》,《中国史学发微》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,2009年,第128页。如《卫灵公》子曰:‘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。(47)凡此种种,皆表现出他对于宋儒道统论的批评,对孔门学脉与全体的维护。仁与孝弟忠恕,同是此心。
如阳明说:只是非便尽了良知,只好恶便尽了是非,与孔子所言惟仁者能好人,能恶人相应。(31)(32)(33)(36)钱穆:《论语新解》,九州出版社,2011年,第112、6、190、91页。在钱穆看来,孔门仁礼并重,从礼的广义上来说,必涉及心与史之关系,钱穆解释殷因于夏礼……说:此章孔子历陈夏、殷、周三代之因革,而特提一‘礼字。其写作《易传与小戴礼记之宇宙论》《中庸新义》《中庸新义申释》等文便是要说明此点,其中即有《中庸》近于荀子之说,并屡言《中庸》多参杂道家思想成分。
他们总也提及到孔子,但不幸的是不仅把孔子和其以前的历史传统分开了,又且把孔子和其以后的历史关联也忽略了。(31) 他认为文章指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四者。
(27)强调政治背后的个体德性之重要,故儒家极为强调为政者私德的修养,公私不可分为两橛,钱穆解举直错诸枉,则民服即发挥此意说:盖喜直恶枉,乃人心共有之美德。所谓‘博学,所谓‘一贯,所谓‘好古敏求,我们当从此等处着眼。
见《论语新解》,九州出版社,2011年,第357页。孝弟之心、仁心皆是人心。若追溯其源,钱穆早期的《四书释义》中已经持此看法,在此书的例言中他特别强调:以四书为四子书,为孔、曾、思、孟之道统象传,实为无稽之说,殆无再拘守信从之意义矣。大车无輗,小车无軏,其何以行之哉?一章是说正如人类社会,有法律契约,有道德礼俗……然使相互间无信心,一切人、事仍将无法推进。此作字当同‘述而不作之作,盖指创制立说言。必具此眼光治史,乃可以鉴往而知来,而把握到人类文化进程之大趋。
在《心与性情与好恶》一文中,他说:我所指述之人心,则并不专限于理智一方面。否则时王之礼本所当遵,何为特言‘吾从周?(71)解释《卫灵公》颜渊问为邦。
我毋宁采取近代西方旧心理学之三分说,把情感意志与理智同认为是人心中重要之部分。故直道本于人心之大公。
他转而认为《论语》一书编集孔子言行,至《微子》即当结束。此语实易引人入歧途,而其流弊有不可胜言者。
但是,钱穆对公羊家之说又有批评。⑦仁是人群相处之大道,此处言大,就意味着仁仅仅是人道之最大者,并非全部。然谓一部《论语》,只讲孝弟忠恕,终有未是。必谓孝弟是形而下,所以孝弟者始为形而上,则岂不成为人之为道而远人?⑧据此可见,他不以理学家的体用思维解释仁孝关系是可以肯定的。
然子思师于曾子,孟子师于子思之门人,一脉相传,孟子气象固极宏大。或谓毁誉所以见直道,不知直道自行于斯民,故可不烦我之有毁于人。
(63)比如晋文公谲而不正,齐桓公正而不谲便需要结合《左传》来理解,才能明晓孔子所抱持的文化理想与文化标准。故钱穆对心的理解毋宁说是要回到孔子以调和或综合朱陆二派。
而钱穆将孔子之学仅仅限于人道的范围,置性与天道于不顾而忽视孔子之学的超越维度当然也有问题。另有人则只是站在世界史和世界哲学史,实际则是站在西洋史和西洋哲学史的立场,来求了解和衡量。
故若了解他对《春秋》和《论语》之看法,观其于1954年所发表的《孔子与春秋》一长文,当对于理解其孔子观和儒学观不无裨益。在他看来,对于心学的理解和处理必须做一扭转: 可谓陆王从心即理出发,程朱则以心即理为归宿。此文指出,《春秋》一书是孔子自己的著作,且是晚年所作,要比孔子门人弟子所记载和编集的《论语》一书更为可靠,是孔子极用心、谨严、深微的著作。对于朱熹的这一解释,钱穆1955年发表的《心与性情与好恶》一文中有详细的分析批评。
因此他虽然认为孔学是史学心学二维相须,但终究偏于史学。而以孝弟之情为先发而可见的最先之心,则表明孝与仁又有着先后之别。
(83)正如他以孔子为由史学转入心学,必有心、史二维类似。(66)以此对观,《论语新解》一书中正是突出了孔子之创制立法维度。
而他们之所以求了解和衡量孔子哲学与孔子思想的立场,也并不站在中国史或中国学术史的全体系立场来求了解和衡量。必欲避去一心字,则全部《论语》多成不可解。
Copyright (c) 2018-现在 XML地图html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. 周、程启其绪,至阳明而集其大成,始拈出‘良知二字。SMS接码-实卡接码平台 企业网站源码 pbootcms教程 八戒站长 空间域名 海纳吧 三合一建站 多城市分站1